“綠心”保衛戰,地理國情監測立下汗馬功勞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湖南。從省會長沙出發,沿著城際干道芙蓉路南下,車行十多公里,我們便進入了省內負有盛名的“綠心”地區。這一帶全是低山丘陵,植被茂密、河流清澈、空氣清新,與北面長沙城的“鋼筋水泥森林”形成鮮明對比。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隨行的同志告訴我們,綠心地處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接合部,面積520多平方公里,涉及9個縣市區和5個開發區,是長株潭城市群共同的“綠肺”,也是全省兩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自2011年以來,湖南以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兩型社會國家實驗區為契機,通過立法保護、規劃控制、生態補償等手段,遏制“攤大餅”式的毀綠擴城趨勢,致力守住綠心。在這場“綠心”保衛戰中,地理國情監測立下汗馬功勞。
衛星監測 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2012年11月,湖南省人大常委會頒布《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保護條例》,其中第36條明確規定: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實施監控信息系統,加強對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履行生態綠心地區保護職責的監督檢查。為落實條例賦予的職責,湖南省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領導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委托省國土資源廳所屬的國土資源規劃院,建立了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實施監控系統,對綠心地區生態環境、規劃實施情況及違法違規行為等實行全方位監測。
項目主要利用資源三號和高分一號衛星影像,通過衛星拍攝、目標查找、定位比較、識別鑒定,重點對綠心的生態環境、違法違規、查處跟蹤、產業引導、規劃協調5個方面共41個指標,按季度進行監測,實時發現綠心生態環境變化要素,及時鎖定破壞綠心行為,每季度、一年4次為省兩型辦提供監測數據,作為監管的依據。同時輔助可建項目準入審批,進行各級各類規劃對接,促進綠心地區生態產業協調發展。
這個被稱為綠心保護“天眼”的監控系統有著怎樣的“神通”?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金章勇告訴我們,違法違規占用林地、耕地,違法違規采伐森林或在河道內采砂,毀林開墾、采礦,非法侵占、填堵河道湖泊,違規墓葬、養殖等行為,全都難逃“天眼”監視,都會被查處。在整改督查中,通過兩個監測周期數據的比對,可以準確掌握違法違規項目整改情況、植被恢復情況、生態恢復情況。系統還可對森林覆蓋率、水域面積、耕地面積、交通用地面積、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等13項生態環境變化指標進行實時監測,發現變化量,形成監測報告上報省兩型辦。在審批項目時,將項目的位置、范圍等信息輸入系統,與已有規劃進行比對、疊加,只有符合規劃的項目才會獲批。
這個系統到底有多牛?金章勇舉了幾個實例:“在綠心區域內,通過衛星影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0.04平方米的地面大致是什么情況。在實際應用中,只要有0.5畝(約333平方米)林地因違規開發變成建設用地,在衛星圖上很容易就被識別出來。去年某項目建設用地剛剛超出所批紅線0.9畝,系統就迅速把它揪了出來。”
測繪高新科技為生態保護添翼
湖南省國土資源規劃院遙感測繪所副所長肖莉是綠心監控系統項目負責人。從開始的規劃論證、方案設計,到系統研發、推廣應用,她都一清二楚。采訪中,她向我們詳細介紹了監控系統的整個工作流程。
系統以2014年12月綠心地區遙感影像為基礎,采用內業勾繪、外業實地調查的方法,將綠心地區劃分為34286個地塊,為每個地塊建立檔案,包括權屬、面積、地類、性質等,形成了本底數據庫,作為今后所有監測的基礎。此后,系統每個季度自動抓取衛星拍攝的綠心地區影像,通過與前一季度的影像進行比對,生態要素發生變化、疑似受到破壞的地塊會被標紅,外業人員實地核查后,形成監測報告,上報省兩型辦,由相關部門處理。
為滿足綠心生態常態化監管的需求,該院還開發了基于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的信息化平臺——綠心監測通。它綜合應用3S技術,在移動終端上集成了衛星遙感影像及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用地報批等數據資料,具有空間定位、違法信息查詢、監測報告瀏覽、違法舉報、統計分析等功能。利用這個平臺,執法人員可以實時采集高精度的坐標信息,在現場與平臺中的數據進行比對,就可以詳細了解地塊的性質、地類、面積等信息,可以當場判斷其是否違法,并現場核查、取證,實時上傳。
“以往,執法人員在去現場勘查之前,先要在辦公室查閱、收集相關資料;實地勘查時,要帶大量的圖紙,現場進行圖件比對;勘查后要回辦公室錄入位置、范圍等信息。有了綠心監測通,執法人員可以在現場直接進行定位、查詢、取證等,大幅提高了執法工作效率和準確度,確保違法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理。”肖莉自信滿滿地說,“由于采用了先進的測繪高新技術,并做到高頻次、全方位實時監測,這個系統反映的綠心生態要素變化信息是最及時、最準確的,也是各項執法和督查的關鍵依據。”
監測監管緊密結合守護好綠心
地理國情監測主要是發現問題,最終的目的還是實施監管。自2015年監控系統上線運行以來,通過衛星發現、屬地處理、省級督查,真正做到了監測與監管緊密結合,實現了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
從下面的兩起典型案例中,我們著實體會到了地理國情監測在生態保護中發揮的“威力”。
2016年5月,監控系統發現,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新田村存在一處疑似毀綠行為,經雨花區兩型辦、國土資源局等多個部門調查,確定該地塊為湖南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未經審批非法建設的建筑垃圾消納場。監測數據顯示,該地塊破壞綠地面積為39.98畝。事后,盡管相關部門對其進行了查處,但三季度監測數據顯示,毀林面積新增27.29畝。該地塊毀林面積大,且當事方不聽勸阻,堅持傾倒垃圾,影響惡劣。經上報長沙市森林公安局、市綠心保護聯合執法隊,相關部門強制該公司停止違法違規行為,對負責人依法進行了處罰。目前,項目用地已全面復綠。
2016年6月,監控系統發現,瀏陽市柏鈴社區疑似兩宗違規用地。市兩型辦經現場勘查,發現地塊是湖南某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修建的越野賽道。該賽道位于綠心限制開發區,非法占用林地36.12畝。去年9月11日,瀏陽市人民法院判決這家公司犯非法占用農用地罪,處罰金8萬元。目前,項目已停建,除車道之外的空閑地均已復綠。瀏陽市林業局、兩型辦還將該項目納入重點監控對象,確保整改到位。
生態執法從衛星監測、實地踏勘核準、依法查處以及整治復綠、事后督查的整個過程,都離不開監控系統提供的精準數據。系統使用后的兩年多時間里,綠心地區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我們從省國土資源規劃院提供的一份統計報表上發現,2015、2016年,違法違規數量和面積同比分別下降27.3%、58.7%。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執著的生態堅守,使綠心地區開始有了豐厚的回報:一座座生態新城悄然崛起, 綠色產業初具雛形,旅游投資日漸增多,百姓幸福感節節攀升……
“綠心地區不僅是長株潭城市群的‘綠肺’,更是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的‘風向標’。我們要以綠心監控系統為依托,積極履行好新《測繪法》賦予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服務生態保護’的重要職責,充分發揮好地理國情監測的重要作用,當好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的‘包公’,管住違法違規、挖山不止的‘愚公’,幫助綠心地區守住青山綠水,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對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貢獻率。”金章勇的這番話,讓我們對綠心的未來、對三湘大地生態文明發展的未來充滿期待。
本文由南京環球測繪儀器有限公司整理發布
更多相關
7月1日起,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全面啟用!
按照《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關于加快使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通知》(國土資發〔2017〕30號)要求,原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確定,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系統各類國土資源空間數據...
徠卡GS18RTK,輕松搞定復雜的城市管線測量!
管線測量的問題: 現代城市當中,幾乎每條道路下都鋪設有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電信等20多種地下管線。這就是我們的地下城市管線,它被形象的比喻成城市的“動脈”,為了保障城市的穩定運行,測量...
中海達iBoat BSA無人船在水下測量中的應用
中海達iBoatBSA無人船是一款安卓無人智能測量船。船體僅重6KG,輕巧便攜,單人輕松作業。采用M型船底,流體仿真設計,阻力小,航行更平穩。船體加固防護,毫米波避障設計,安全可靠。采用測深、船控二...
徠卡GeoMoS自動化監測系統在西安地鐵1號線的應用
一、背景 西安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已有7條地鐵(215公里)及1條機場城際鐵路,運營里程達到245公里,預計到2025年,形成12條線路運營、總長423公里的城市軌道交...
RTK引領北斗高精度應用走向深入
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京發布《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21年以北斗應用為核心的我...
好用易上手! A15 RTK為礦山系統提速增效
時代發展飛速,一般聽到別人說,誰誰誰“家里有礦”,就覺得這個人好有錢呀!“家里有礦”在如今其實是對有錢”、“有實力”的一句戲言。而在很多用戶大家庭里,還真的有一家“家里有礦”的單位!它不僅坐擁全亞洲數...
北斗和GPS能有什么結果——解讀中美導航系統合作
12月上旬,中美雙方簽署《北斗與GPS信號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聲明》),兩大衛星導航系統將實現民用信號互操作。 消息傳出后,引起部分讀者不解:兼容有何意義?是否意味著北斗將技術拱手...
徠卡全站儀立式罐體內測法歸零檢核小技巧
2019年,立式罐容量計量新規程宣貫,在新規程中,對于現場測量儀器的穩定性及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規程7.3.2.2徑向偏差法的相關說明中,就要求在現場測量徑向偏差時,需要設置歸零檢核點,在...